动植物科学研究和自然教育
龙江潮评〡绿叶变“银票”,青山才能变“金山”
追求超越专业号 | 2025-11-12

据河池日报报道,截至今年6月,河池市累计实现林票合作经营林地7.36万亩,发行总额9450万元,惠及林农3.523万人,“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”制度改革成效逐步显现。此外,全市试点发行28张碳票,共计19793吨碳减排量,累计完成交易27笔,交易量10381吨,交易额54.59万元。

河池是广西重要的森林资源富集区、森林生态优势区,也是珠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重要的自然屏障,森林蓄积量、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面积分列广西第二、第一。截至2024年底,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2.7%,3660.43万亩集体林滋养着272万名农村人口,占全市人口的63%。然而,过去“靠山吃山”、挥斧伐木,资源消耗与生态保护矛盾重重,林农守着“绿色银行”却难取“现钱”,生态价值长期沉睡。

如何让满目苍翠真正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?变革的破局点,在于两把创新的“金钥匙”——林票与碳票。林票让林农从“砍树人”跃升为“股东”,碳票则为森林无形的“呼吸”标定了市场价值。河池试点发行的28张碳票,让19793吨“碳资产”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将生态服务功能转化为可测量、可交易、可变现的真金白银,架起了又一座“绿水青山”通往“金山银山”的桥梁。54.59万元的交易额只是初试啼声,却让我们窥见了其中蕴藏的惊人财富,潜在价值巨大。

当然,让满山“绿叶”化作富民“银票”,绝非坦途。精准计量的技术难题、居高不下的项目开发成本、尚未完善的市场流通机制、发育不足的区域性自愿市场等,都是碳汇经济发展亟需攻克的难题。而最重要的深层考验是,如何让林农真正理解并参与其中。

时代赋予的机遇就在眼前——国家“双碳”战略如东风浩荡,政策红利前所未有;碳汇需求激增,市场潜力难以估量。要让林票与碳票带动河池的绿色崛起,必须靶向聚焦,精准发力,久久为功。

根基在“固本强源”。持续深化林业改革,以“三权分置”激活经营权流转活水,大力培育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,推动林业生产走向集约化、标准化。

关键在“畅通血脉”。需积极向上对接国家顶层设计,争取跻身林业碳汇方法学与交易规则试点前沿。要苦练内功,引入专业力量,培育本地化、高水平的碳汇项目开发能力,降低成本门槛。同时,创新金融工具,开发以预期碳汇收益权为质押的绿色信贷、碳汇保险、债券等产品,为项目前期注入金融活水。

活力在“融合共生”。在大型合作林场或国家储备林项目中,创新设计“林票 碳票”的捆绑机制,让林农和经营主体同时收获“林木增值 碳汇收益”的双重红利。

灵魂在“普惠共享”。在碳票项目设计中,刚性保障林农在碳汇收益中的合理份额,确保生态红利精准惠及万千林农。唯有如此,林农才会自觉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守护绿水青山。

林票唤醒了层峦叠嶂间沉睡的“绿色股权”,碳票度量着无垠林海每一次珍贵的“呼吸”,林票与碳票的双重赋能,正为河池的千峰万壑注入金融活水,探索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路径。紧握林票、碳票这对点绿成金的“金钥匙”,河池将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更多“绿叶变银票、青山变金山”的篇章。(罗焱山)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